認識時間
時間是一種尺度,在物理定義是純量,藉著時間,事件發生之先後可以按過去-現在-未來之序列得以確定(時間點),也可以衡量事件持續的期間以及事件之間之間隔長短(時間段)。時間是除了空間三個維度以外的第四維度。時間是人腦中思考的概念,用來描述事物變化的程度,它不應該跟空間的維度做混淆,空間只有長、寬、高三個維度,跟時間無關。長久以來,時間一直是宗教、哲學及科學領域的研究主題之一,但學者們尚且無法為時間找到一個可以適用於各領域、具有一致性且又不循環的定義。然而在商業、工業、體育、科學及表演藝術等領域都有一些各自用來標示及度量時間的方式。一些簡單,爭議較小的定義包括「時間是時鐘量測的物理量。」[8][9]及「時間使得所有事情不會同時發生。」。哲學家對於時間有兩派不同的觀點:一派認為時間是宇宙的基本結構,是一個會依序列方式出現的維度,像艾薩克·牛頓就對時間有這樣的觀點。包括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及伊曼努爾·康德在內的另一派認為時間不是任何一種已經存在的維度,也不是任何會「流動」的實存物,時間只是一種心智的概念,配合空間和數可以讓人類對事件排先後順序及進行比較。換句話說,時間不過是人為便於思考宇宙,而對物質運動劃分,是一種人定規則。例如:愛因斯坦就曾運用相對論的概念來描述比喻時間對心理層面上的影響,藉此解釋時間並非是絕對的。